坐骨神經痛 易誤診椎間盤突出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觀察分析發現,逾8成坐骨神經痛病例都是「骶髂關節錯位」(簡稱盆骨錯位),但卻易被誤診為「腰椎間盤脫出症」的個案。

有爸爸疑抱BB姿勢不正確致坐骨神經痛,卻被誤診為腰椎間盤脫出症,一直未能斷尾,痛楚更令他不能集中精神。

「由坐下至站立或轉姿勢時痛楚更明顯,亦會感到腿部麻痺,坐15分鐘又會再痛。」大學教職員李先生年初因經常彎腰照顧嬰兒,令盆骨移位引發坐骨神經痛,痛楚令他工作時難以集中。他先後向骨科醫生及物理治療師求醫,但卻沒有發現盆骨出現移位,進行近半年物理治療後,痛症仍未完全消除。李先生其後進行為期一個月、每周一次的中醫推拿復位治療,改善盆骨錯位問題,現已康復。

浸大分析 逾8成涉盆骨錯位

浸大中醫藥學院從2008年至今年分析248名就坐骨神經痛應診的病人,發現214人因骶髂關節錯位而導致坐骨神經痛;有18人因腰椎間盤脫出症引致坐骨神經痛;另有9人同時出現以上兩項徵狀。

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孫鋒指,坐骨神經痛由盆骨錯位引致的可能性較高,而醫學界普遍將此症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,未能為患者對症下藥,令病人在治療時「治標不治本」。

孫鋒形容,骶髂關節是人體最受力但最容易移位的地方,一旦錯位,會導致下肢不等長,進而影響連接盆骨、髖、膝及足踝的運動鏈上各關節受力不平衡,對行走時的坐骨神經形成牽拉或拉壓,令病人坐骨神經痛,情況嚴重者會出現足部麻痺。

部分醫生 未仔細做物理檢查

他又指,部分醫生過分依賴磁力共振為病人測試,將坐骨神經痛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,亦未有認真及仔細做物理檢查。

香港執業脊醫協會創會主席陳允灝表示,盆骨移位、椎間盤突出肌肉過緊或梨形肌發炎均可引致坐骨神經痛,脊醫會透過X光、磁力共振及臨床測試等為病人診症及矯正。

他指西醫透過磁力共振為病人初步檢查,無論是哪一種問題,一般都將個案轉介物理治療師跟進。

 

ref: https://hk.news.yahoo.com/%E5%9D%90%E9%AA%A8%E7%A5%9E%E7%B6%93%E7%97%9B-%E6%98%93%E8%AA%A4%E8%A8%BA%E6%A4%8E%E9%96%93%E7%9B%A4%E7%AA%81%E5%87%BA-225532126.html


返回